近幾年以來,國際高中成為很多學生和家長的熱門選擇。然而,如何選擇國際高中成為學生和家長比較困擾的問題。一提到選科,首先想到的是傳統高中文理分科——非文即理。相比之下,國際學生接受的國際高中課程就復雜得多,如需挑選4門,那會有N種組合。那么,國際學校學生能否自如選擇?
西式教育倡導學生用長遠的眼光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一步一步登上屬于自己的人生階梯。國際高中課程而選科,則是學生面臨的第一級臺階。指導部的老師在此階段的職責則是引領學生正確邁出人生選擇的第一步,選擇較為適合的課程進行學習。
高一學期末,學校會組織選科會。國際學校學科老師會根據學生一年的各科學習情況來判斷他們適不適合繼續(xù)學習所選課程。在選科大會結束后,老師會給學生和家長一周時間考慮,選定4門科目,再交由老師進行較終確認。
有多年經驗的英中指導老師發(fā)現,國際高中美國高校招生更偏愛通才教育——即招生官更偏向于學科廣泛、文理兼顧的學生;如果結合到科目,“文+理”的選擇就十分重要,比如“數學、經濟、歷史、物理”或“數學、經濟、歷史、化學”這種組合就吃香。
英國是老牌教育大國,偏愛專才教育——即學生在入學前須明確意向,所報也需要跟學科有關聯。如申請化學和經濟,更偏向于學生主修高數;在工程類學科中,數學和物理為偏向;數學系,當然是更傾向修高等數學。如果學生未修高等數學,很可能與一些大學失之交臂;生物和化學系,當然是更傾向學生在高中階段修生物和化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