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主招生政策的發(fā)布,很多家長對于自主招生也產生了很多的迷茫。專利,論文對于自主招生已經涼涼,只剩下學科競賽。但是競賽該如何學?競賽學習是起步越早越有利嗎?如何平衡競賽學習和課內學習?希望本文的內容對于學生和家長們能夠有價值,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內心的疑惑!
政策下競賽生的優(yōu)勢其實是越來越突顯了,一是自招名額縮減針對的是論文、專利,這些名額被砍掉后,競爭對手減半,優(yōu)勢反而更明顯。
其次,新高考改革下,不再一考定終身,無論是自主招生,還是綜合評價、“三位一體”招生,高校為了區(qū)分、選拔學生,其考核內容和難度高于高考,那么競賽生依然占優(yōu)勢。
所以競賽生們完全不必恐慌,未來學科競賽的分量只會越來越重!
那么,競賽該如何學?學習中有哪些誤區(qū)?為此,整理了15個競賽生們較關心的問題答疑,希望對你的競賽之路有所裨益。
01部分地區(qū)初聯已取消,那初中學習競賽還有意義嗎?
高中競賽更多考察的是思維能力,尤其是CMO及以上競賽,很難通過應試的方法來沖刺增強,訓練、培養(yǎng)思維能力重要,初中就接受過系統(tǒng)競賽訓練的孩子在高中階段明顯占優(yōu)。
初中學習競賽較重要的作用就是為高中競賽做準備,而且,初中競賽90%考點和中考考點相同,只是難度更高,方法更靈活,所以學習初中數學競賽有助于鞏固、增強課內知識。
02身邊有同學六年級就開始學高中競賽了,競賽學習是起步越早越有利嗎?
這是競賽學習大的誤區(qū)。學的快,不等于都掌握了,也不等于能力跟上了,孩子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遵循孩子發(fā)育的自然規(guī)律,找到學習的樂趣,夯實基礎,逐步進步,豈不樂哉?
03怎么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學習競賽?
僅分享學有余力,且對數學競賽有興趣的同學嘗試學習。
啥叫學有余力呢?簡單來說,高考數學達不到130分,其他科目有明顯短板的,需慎重考慮!
04初中生想參加高聯如何報名?
首先找學校競賽教練,讓教練聯系報名事宜;沒有教練的,可以聯系當地高中,通過高中報名高聯;或者可以聯系當地數學會。
05高一下學期甚至高二才開始學競賽來得及嗎?
看你目前的學習狀況及競賽目標,不同目標需要花費的精力、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如果你的目標過高,或課內尚且還搞不定,那就不太建議了。
06競賽學的越難越好嗎?
有些同學喜歡“炫技”,覺得我學會了一些高端定理就很厲害,甚至引用大學課內里的某些知識,覺得競賽學的越難越好。
其實這是不對的,競賽學習要基于考試大綱,考試中常用的方法和定理就那么多,花費太多精力學習高深的東西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反而浪費了不少寶貴時間,得不償失。
07如何平衡競賽學習和課內學習?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拿不到保送資格,即使通過自招獲得了高校降分錄取,較終還是要看高考分數,所以搞競賽的同時也不能放松課內學習。
身邊的大神一般有兩種做法可以參考:第一種,把競賽學習放在初中和高一,爭取盡早拿到清北等高校簽約;第二種,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和規(guī)劃,高二參加完高聯后及時調整方向,力所能及再沖刺更高成績,否則立即回歸課內。
無論是哪種方式,語文和英語不能落下,其他科目可以后補。
08學到什么程度才能增加拿到省一等獎?
排除個別強省,一般增加高聯一試70~80分,二試做對2道題,省一等獎基本就沒啥問題了,所以建議你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主要矛盾,學好一試和二試平面幾何、代數模塊,數論和組合模塊的難度比較大,可以選擇一個模塊學習,甚至可以考慮放棄。
09競賽學習有哪些分享書目?
一般分享《思維數學教程》、《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作為入門,有了基礎的同學分享《奧賽經典》和《數學奧林匹克命題人講座》。
10停課搞競賽值得嗎?
首先,停課和競賽成績其實沒有必然的強關系,有大神不停課也能取得好成績,也有同學停課了較終也不有好結果,主要看學習階段和學習效率。理論上不建議大家停課搞競賽,或者不建議太早停課,一來荒廢了課內,二來投入產出比不明確。
如果你想停課,建議咨詢教練的意見,他是較清楚你目前的學習情況的人;沒有教練的同學,建議在聯賽考試前、較后沖刺階段適當停課。
11學校不重視,沒有教練,也沒有氛圍,競賽該怎么學?
第一,利用好身邊及網上一切資源,尋求身邊老師、學長學姐的幫助,不要關上門自己埋頭“瞎搞”;
第二,根據目標,制定好學習規(guī)劃;
12高一拿到省一等獎,高三參加自招還適用嗎?
適用的,高中階段內獲得的競賽獎項,高校自招都是認可的。
13省二等獎、三等獎有用嗎?
當然是有用的,根據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來看,省二等獎可報考的院校共36所,省三等獎可報考的院校共31所,選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14通過學科競賽獎項參加自招,有限制嗎?
會有一些限制,不同的有不同的報名條件,只要符合報名條件,都可以報考。如果較終錄取的不太滿意,可以放棄自招降分,通過高考等其他途徑重新填報,或者進入大學后調換。